“超前點映”是電影行業裏比較常見的一種推廣營銷方式。通過超前點映,片方既可以提前滿足一些鐵杆影迷的需求,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可以通過這種手段拉攏人氣,為下一步票房成績加油助威。
近年來不少國內影片發型製作方都通過前點映獲得了不錯的回報。例如今年上映的《煎餅俠》、《夏洛特煩惱》,都采取了點映的推廣方式。點映後通過媒體、影評人傳出的口碑,在微博、微信朋友圈分享,可達到比傳統首映禮更接地氣、更親民的的傳播效果。
而這個在電影行業裏屢見不鮮的營銷手段即將被樂視活生生的搬到電視平台上。沒錯,雖然電影行業和電視行業看起來隻是差了一個字的距離,但中國有句俗話叫:做隔行如隔山,在電影行業裏還算管用的招數到了電視行業裏,能起到什麽效果?樂視到底想幹什麽呢?

(消失的凶手將成為首部在樂視平台試水超前點映的影片)
樂視方麵表示,他們提供的超前點映服務將采用全免費的模式。不過也有前提條件,第一你必須是樂視的付費會員,第二你必須有一台擁有3D功能的樂視電視,兩者缺一不可。
限定付費會員比較好理解,畢竟這種增值服務的背後樂視是要付出成本的。而第二個條件則主要是考慮到防盜版問題:采用3D格式播出後擁普通的攝像機無法翻拍,就能防止影片還未上映就出現盜版滿天飛的問題。
● 超前點映對樂視和用戶是雙贏 電影行業裏的超前點映過去一般隻是極少數人群才能享受到的專利,原因無非以下幾點,一,點映時影片拷貝有限,場次較少、座位有限;第二,出於防盜版等因素考慮,要嚴格控製觀眾的數量、質量。因此要麽是鐵杆影迷,或者有關係有渠道的VIP。普通人一般隻能等到正片大規模上映才能觀看。
雖然目前看來樂視即將推出的超前點映服務規模並不大,每年8-10部的數量。但這事兒如果堅持長期做下去,也是個蠻可怕的事情,為什麽這麽說呢?
第一、之前確實沒有什麽企業能做到持續的為用戶提供這種真正具有“VIP”屬性的服務。樂視如果能夠長期做下去,必然會讓自己的“逼格”上一個層次,至少不會像某些品牌那樣很容易讓人和“屌絲”一類的標簽產生聯係。
第二、它會潛移默化的影響用戶的心智,特別是年輕人:年輕人在一起討論影視節目是很常見的行為。當你發現有些朋友可以對一些還沒有上映的影片侃侃而談的時候,大多數人恐怕都會希望自己也不落伍,怎麽辦?自然會對未來的購買決策產生影響。
第三,潛在的廣告收益。樂視賣廣告的手法在業內都是有名的,除了在自家產品開機時的廣告,視頻播放前的廣告,甚至賈躍亭開個發布會,都能把其中的暖場片當做廣告賣出去。一年10場免費超前點映,前麵弄點貼片廣告賺點“零用錢”用戶自然不會說什麽,以樂視目前400萬用戶的保有量計算,未來萬一攤上一部人氣大片的點映,這廣告收入可能都是個讓人眼紅的數字。
● 並不會改變彩電行業競爭模式 中國的互聯網電視行業競爭不可謂不激烈,但是受製於廣電政策的調控,在電視機屏幕上能夠呈現的內容卻同質化嚴重。所有的電視機都要接入7大播控平台,內容能不能播最後播控平台說了算。所以誰都說自己的內容有差異化,但最終消費者比下來卻發現真正有差異化的地方少之又少。
而超前點映的出現確實讓人感覺終於有企業做出了一些有差異化的東西。原來大家比的視頻數量,誰都說自己好幾萬部幾十萬小時的影視劇,但誰又知道其中有多少是根本不會有人看的“僵屍片”?而大眾的口味不管怎麽變,對新片的追求是不會變的,抓住這個需求,即抓住了用戶的痛點。
不過客觀說來,超前點映雖然看起來很酷炫,但在未來一段時間裏卻難以成為彩電行業內容競爭的焦點。一來一般彩電企業大都隻擅長硬件,本來就不擅長內容運營;二來提供這種服務需要企業擁有跨行業的超強資源整合能力,就算一些企業擁有不錯的用戶經營能力,麵對這樣的挑戰可能也較為力不從心。因此這種服務出現後也很難成為其他彩電企業效仿模擬的對象。
但對於電影行業來說,受到的衝擊或許會比彩電行業大很多。
● 對電影行業衝擊或許會更大 某電影行業人士對樂視搞“超前點映”的評價是:樂視相當於把第一個吃螃蟹的優越感帶給了超級電視會員,這不僅動了院線的奶酪這麽簡單,更是赤裸裸的和院線搶蛋糕。
樂視超前點映另一個特點是,會在樂視全國各地的Lepar合作門店同步點映。也就是說不關你是路人甲還是路人乙,隻要附近有Lepar線下店,就能進去免費觀看影片的點映,這是什麽概念,按照樂視目前公布的全國3000家門店計算,這無形中相當於製造了3000個小型影院,傳統的電影行業是不是感到了一絲寒意?
目前中國電影行業裏票房分成比例大致如下:5%電影專項資金,3.3%營業稅,這些由影院方代繳,刨去就是淨票房,再分別由製片、發行、院線、影院四方去分。其中好萊塢大片影院能拿到50%左右;製片25%左右;院線5%左右;發行方20%;而一般影片影院也有50%分成,剩下的發行方、院線方共10%左右;製片方40%左右。
因此在目前中國電影行業,真正賺錢的是影院方,一般電影製作方能否盈利完全依賴影院檔期的安排。據說中國去年拍了700多部電影,但上線的隻有200部左右。美國去年拍了400部,上線 200部。剩下的影片怎麽辦?通過電視機的付費平台播出肯定是個不錯的出路。

(《小時代3》上映前的超前點映現場,如果在家就能免費看到,相信其中絕大多數人都不會選擇去影院花錢看了吧)
如果將來有一天樂視的超前點映真正做成了人人皆知的招牌服務,這不僅會直接衝擊到影院點映影片的票房收入,最可怕的地方可能就是會通過不斷修改用戶看片習慣,對影院的持續盈利能力產生威脅。雖然看起來樂視並不太可能顛覆電影行業,但它讓電影行業利益分配格局出現一次大洗牌卻並不是不可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