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行業“從0到1” 渠企共謀盈利變現
根據奧維雲網預測數據顯示,2017年彩電市場規模將持續增長,零售量將達5301萬台,同比增長4.2%,零售額將達1640億元,同比增長5.1%;洗衣機市場2017年零售量將達3499萬台,同比增長2.1%,零售額將達621億元,同比增長1.0%;空調市場未來整體零售市場規模將小幅下滑,零售量為4722萬台,同比下滑1.2%,零售額達1592億元,同比下滑0.9%。
整體而言,2017年家電市場運行平穩,彩電、白電等各細分家電品類都按原有軌跡前進。去年,技術創新、產品升級、行業轉型等成為家電市場發展的高頻詞,而今年家電行業在新經濟形勢下開始新征程,共謀盈利變現。
渠企共謀鎖定盈利變現
新年開工首月,三星、西門子、海爾、鬆下、美的等30多位天津零售業和家電行業大佬級人物齊聚蘇寧,部署行業戰略。在市場形勢疲軟境況下,各大佬仍依舊對新一年充滿希望,一致避談價格戰,並將全年目標聚焦為盈利變現。
三星(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天津辦事處首席處長喬磊表示,今年上半年,3至5月份是最重要的促銷節點,為了達成20%以上的增長目標,三星做了很多準備工作,將全力快跑。今年,我們將通過聚焦客戶、門店、產品等各方麵,提供高附加值的增值服務,吸引用戶到門店,增加消費黏性,達到銷售額和利潤雙豐收。
零售商方麵,蘇寧雲商天津地區管理中心總經理吳俊也指出,2017年蘇寧將聯手供應商逆勢發展,實現高速增長。同時,聚焦互聯網零售、用戶價值和盈利變現三個大方向,以互聯網技術為工具,改造傳統零售,打造與時俱進的營銷模式。
針對盈利變現問題,早在去年,樂視致新總裁梁軍就曾明確表示,過去致新是虧損的,未來三年要盈利。隻不過2017年隻能做到扭虧為盈,2018年、2019年要做到大規模盈利。
無論是家電企業還是零售商,於2017年開年便一致高調鎖定盈利變現,高舉“我要盈利”大旗,而這不免給家電行業趨勢釋放某些信號:諸多家電品類如彩電等固有的互聯網燒錢模式走到盡頭,悄然來到了利益變現期。
共謀盈利變現為哪般?
各家電大佬今年目標簡單粗暴就一個——盈利變現,如此雄糾糾氣昂昂到底為哪般?首先,整體家電行業麵臨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漲價,且這一風聲不斷加緊。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理事長薑風表示,從去年12月份開始,家電企業便開始了醞釀產品價格調整。
在此背景下,海信電器天津分公司總經理段宗好指出,2017年彩電市場整體謹慎樂觀,低價產品將一去不返。特別是去年年底以來,液晶屏成本上揚,勢必對整機價格產生影響,699元的32英寸低價液晶電視很難再現市場。不僅是電視價格走高,空調、冰箱等白色家電也陸續漲價。春節前,美的、格力、誌高空調相繼通知,產品價格上漲了50元至200元;冰箱、洗衣機、熱水器等品類家電也悄然作出不同力度的價格調整。
漲價風波持續,勢必會對消費者購買家電產品產生一定負麵的影響,有可能導致市場規模的下滑,甚至還會影響各企業的市場信心。在此境況下,各企業高呼盈利變現無不是一種穩定軍心的手段。
其次,麵對複雜的市場發展態勢,中國各大家電企業營收艱難。海信電器發布的2016年半年報顯示,公司2016年前6月實現營業收入132.89億元,同比下降5.09%;TCL集團發布2016年上半年的財務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TCL集團淨利潤7.88億元,同比下降62.3%。在此形勢下,各企業今年再不鎖定盈利變現,怕是未來發展將麵臨更多障礙。
再而,互聯網企業免費模式倒逼傳統企業尋找新盈利模式,市場競爭格外激烈。以彩電行業為例,自2013年互聯網電視入局,互聯網電視企業的免費模式影響了市場步調,特別是以樂視和小米為代表,依靠內容服務的盈利模式和低價競爭給傳統彩電企業帶來不小衝擊,傳統彩企希望通過轉型尋找新盈利模式。過去一年,盡管互聯網電視勢頭猛進,但低價模式正如行走的炸藥包,無論傳統彩企還是互聯網電視企業2017年都會鎖定在盈利變現上。
最後,家電市場規模漸成定勢,行業結構趨勢正由價格戰向價值戰轉型,盈利變現時機已到。奧維雲網(AVC)2016年中國家電市場推總數據顯示,2016年全年,整體家電市場規模(不包含手機和3C)為726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5.6%。而彩電、冰箱、洗衣機、空調、冰櫃五類大家電裏,僅有空調品類走出價格戰的陰霾,大幅上漲9.7%,洗衣機品類輕微上漲,其餘三類全年零售額皆是負增長。目前中國家電市場正處於一個消費需求下滑、市場增長減速的低溫階段。中國家電產業已經走進了發展的成熟期,以前那種井噴式發展、野蠻擴張一去不複返。
矽穀創投教父彼得•蒂爾《從0到1》書裏麵強調:創業者要努力、必須、一定、全方百計的去追求壟斷的市場地位。一個創業公司隻有達到近乎壟斷的市場規模後,才能奪得定價權,從而使利益最大化。反映在家電行業中道理也是一樣,家電市場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就需要從商業模式向盈利模式轉變,水到渠成。而且真正考慮盈利的時候,應當是用戶累積到群體性出現某種需求,當下家電市場高端智能化已成主流需求。
正如寧波方太營銷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曾琦所言,2017年對整個廚衛市場來說是轉型的一年。提升客單價,單品值是首要任務。“以前,我們談得最多的是價格。今年大家的整體規劃裏都弱化了價格,我們很欣慰,說明大家由價格戰向價值戰轉型,把更優質的產品,更好的產品,送到千家萬戶。”
盈利變現“謀”在何處?
2017年,家電市場來到品質消費增長窗口期,整個產業發展目標聚焦在盈利變現上,實現從商業模式向盈利模式轉變。而家電行業盈利變現到底“謀”在何處?
其一,多元化策略。市場經濟形勢嚴峻,家電市場規模下滑困境下,包括格力、康佳等企業開始朝多元化方向轉變,尋找新盈利方式並取得了一定效果。以康佳為例,來自康佳內部的消息,2016年康佳在互聯網業務方麵大動作頻繁,業務收入模式采取多元化策略,在廣告收入變現上,通過與海信、創維組成聯盟,統一對接廣告主,在開機、屏保、待機廣告的變現上實現了突破。康佳發布的業績報告顯示,2016年上半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500萬元到2000萬元,而去年同期為虧損近3億元,同比實現扭虧為盈。
其二,硬件盈利。產品硬件技術抬起價格重心,新技術迭代是調高彩電均價的關鍵因素之一。長期以來,傳統家電企業都是通過硬件盈利的模式來實現市場盈利,近年來互聯網的高速滲透逐漸削弱這一效果,但帶來的影響仍不容忽視。
針對彩電行業,家電行業資深研究專家左延鵲在接受智電網記者采訪時指出,未來新顯示技術、新工藝技術將更加成熟,技術迭代加速,市場均價有望呈現上升態勢。而伴隨供給側改革政策的進一步深化,彩電行業的價格競爭模式將轉向產品技術創新競爭模式,彩電企業利潤空間提升。
其三,服務收費。隨著傳統家電製造業發展開始觸摸增長的天花板,利潤已變得很薄,因此不少家電企業從硬件盈利開始向內容服務收費方麵探索。
海視雲CEO於芝濤曾公開表示,逃離電視是個假象,大視頻時代已經來臨,海信將推動電視增量價值的變現,轉移電視廣告巨大存量市場。除了海信,國內其他家電企業也在進行後向服務收費的探索。“2016年將是智能電視內容服務收費元年。”創維集團副總裁、彩電事業本部總裁劉棠枝認為,今年各大電視廠商的日活躍電視用戶數都已經超過300萬,而其認為當2016年日活躍用戶數達到400萬之後,內容服務付費模式將逐漸成熟起來。
過去兩年,關於家電企業是從硬件盈利還是從服務收費的爭論一直不斷。對此,奧維雲網副總裁董敏向記者強調,傳統家電企業通過內容去實現盈利消費模式已經逐漸成為趨勢,但還是要鼓勵全能型廠商,既要探索後向服務收費,也要堅持硬件盈利保住利潤。
總結來看,家電整體行業要想從0到1,實現盈利變現,必須鎖定用戶的價值滿足、聚焦有價值用戶。正如劉棠枝所言:“用戶體驗做好了,收費將是水到渠成的事。現在不是有一句話嗎?羊毛出在豬身上,由熊來付款。”這就意味著,各家電企業要結合自身業務,通過針對性的產品和服務為用戶創造價值,滿足消費者體驗,贏得用戶口碑才是長久之道。
關注智能電視資訊網news.znds.com,任何電視資訊,盡在你的掌握!